土木工程
材料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材料力学》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等直杆件的强度、刚度及轴心受压杆件的稳定性的计算;能运用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条件对杆件进行校核、截面设计及载荷确定等简单计算工作;初步了解材料的机械性能及材料力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二、课程目标
1.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好经济与安全的矛盾,具备创新精神。2.掌握有关构件设计计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3.能够熟练地做出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图,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计算。
4.对应力状态理论和强度理论有明确的认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组合变形情况下的强度计算。
5.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6.能够熟练地分析与计算理想中心受压杆件的临界荷载和临界应力。
7.对杆件的变形能的相关概念、基本原理等有一定的认识和掌握,能够用能量法计算杆件的位移,能够用能量法计算简单超静定问题。
8.全面系统地了解构件的受力变形、破坏的规律;
9.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试验的原理和方法,具有进行试验研究的初步能力;
10.在满足强度、强度、稳定性的前提下,以最经济的代价为构件选择适宜的材料,设计合理的截面形状和尺寸,为设计提供计算依据;
11.了解材料力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及发展趋向。
三、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认识材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方法,培养分析问题、推导计算、判断结果和自学查阅的能力;熟练地做出杆件基本变形时的内力图,进行应力和位移、强度和刚度计算;掌握应力状态分析方法和理论,掌握组合变形下杆件的强度计算;掌握简单超静定问题的求解方法;了解压杆的稳定性概念,会计算轴向受压杆的临界力与临界应力;了解低碳钢和铸铁的基本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掌握电测实验应力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杆件的受力分析、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具有明确的基本概念、必要的基础知识、比较熟练的计算能力,初步的力学建模及对简化模型近似性评估的能力,一定的定性与定量分析能力和初步的实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结构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等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理论力学
结构力学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结构力学一是土木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合于土木工程专业。
本课程主要介绍杆件结构的几何组成规律,内力和位移计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各类结构的受力特性。掌握本学科的知识,能解决一般结构的力学计算问题,同时又为学习结构设计原理和其它专业课打好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结构力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杆件结构的计算原理和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性能,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以及进行结构设计和科学研究打好力学基础。通过结构力学的整个教学过程, 逐渐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综合运用结构力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要求学生在学习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等先修课程的基础上,系统掌握平面杆系结构在各种外界因素作用下,内力和位移的计算原理和计算方法,了解各类结构的受力特性并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计算能力。
房屋建筑学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是土建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应用型课程。其任务是研究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建筑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原理。本课程是以建筑材料、建筑制图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又为学习建筑结构、建筑施工、建筑工程预算与报价等后继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本学科的课堂教学应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原理、基本内容,将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功能、建筑构造技术联系起来,使学生对建筑设计的全过程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二、课程目标
1.了解房屋建筑学研究的范围和建筑设计的程序及要求。
2.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空间分析思维能力。
3.能运用所学设计原理进行建筑单一空间的设计和空间组合设计。
4.能掌握房屋各组成部分的构造,并能绘制构造详图
5.能根据房屋使用要求、施工技术条件等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构造方案,进行建筑构造设计。
6.能运用所学构造知识完成中小型民用建筑的施工图设计。
三、基本要求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
1.根据设计任务书,运用建筑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建筑的初步设计,从中了解建筑设计的步骤和方法,并完成初步设计所要求的建筑平、立、剖面设计图。
2.根据初步设计,运用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进行一般建筑的构造设计,完成建筑平、立、剖面图和部分构造详图。在学习过程中通过作业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能较牢固地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个性化训练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制图(一)、土木工程制图(二)、土木工程CAD及BIM技术应用基础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一)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一)》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位课,本大纲适合于土木工程专业。该课程是在学生完成了数学课程和力学课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钢筋混凝土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进行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筋混凝土的设计,并具有进一步研讨钢筋混凝土及砌体结构理论的基础和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1.掌握混凝土结构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理解钢筋与混凝土粘结的重要性和机理。
2.深刻理解适筋梁正截面受弯全过程的三个阶段及其应用,能够进行单筋矩形截面、双筋矩形截面和T形截面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能够进行梁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理解梁内钢筋的构造要求。
4.能够进行矩形截面对称偏心受压构件的受压承载力计算,掌握受压构件中纵筋和箍筋的构造要求。
5.能够进行受拉构件的正截面承载力计算。
6.能够进行弯剪扭构件的配筋计算,理解受扭构件的构造要求。
7.能够进行挠度和裂缝宽度的验算,了解耐久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和技术措施。
8.理解预应力的各种损失及预应力损失值的组合,了解预应力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9.理解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和极限状态,掌握以近似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和思路和实用设计表达式。
10.掌握一定的实验技术,并能综合应用文档、绘图等软件,撰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11.能够运用混凝土的基本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并学会应用《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基本理论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三、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筋和混凝土材料的物理力学性能、目前我国《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所采用的结构设计方法、各种钢筋混凝土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方法、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基本概念以及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楼梯的设计计算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个性化训练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混凝土与砌体结构(二)》是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位课,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它是在学生完成了数学课程和力学课程的基础上,分析研究砌体结构的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砌体结构中材料及砌体的力学性能,砌体结构构件的计算方法和承载力计算,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和墙体构造措施,使学生能结合其它专业课知识为今后独立设计砌体结构房屋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能够掌握材料和砌体的力学性能
2.能够掌握砌体结构构件的承载力计算
3.能够掌握混合结构房屋墙体设计
4.能够具有砌体结构设计的基本能力
三、基本要求
砌体结构虽是一种传统的建筑结构,但根据现代建材改革的需要,一批批新型的砌筑材料在我国将有较大的发展,课程教学应紧密结合“砌体结构”学科的最新发展状况,将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及时充实到教学中,结合国内外教育教学改革的成熟经验精心组织教学内容。
课程教学依据应为国家最新标准、规范,紧跟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和发展动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达到以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钢筋混凝土及混合结构各种基本构件的受力特征,基本设计理论及计算方法;
2.对一般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物,要求能进行结构选型与布置。掌握其结构分析,构造及施工图的绘制;
3.了解对构件试验研究的基本方法以及本学科的发展动向。
钢结构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钢结构》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一门必修的学位课,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结构材料、构件和连接的基本知识,熟悉常用钢结构构件的计算原理,了解工业与民用建筑中钢结构房屋的特点和基本设计方法,并能按照有关专业规范和规程进行钢结构的整体设计、构件计算和连接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钢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具备一般钢结构设计的基本技能,为将来从事钢结构的设计、施工和综合管理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能够了解钢结构发展现状及将来发展趋势。
2.能够掌握钢结构材料的各方面特性。
3.能够理解并熟悉钢结构可能的破坏形式。
4.能够掌握钢结构的连接方式以及计算方法。
5.能够掌握钢结构轴心受拉、拉弯、轴心受压及受弯构件的破坏形式及计算方法。
6.能够熟悉中重型厂房结构设计方法。
7.能够掌握梯形钢屋架的设计及计算方法。
8.能够通过查阅相关手册了解钢结构的相关规范和标准。
三、基本要求
本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基本理论的应用,重点使学生掌握钢结构构件以及连接计算的方法。通过课堂教学和课程设计,使学生能熟练进行构件和连接的设计,同时强化学生对相关规范条文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钢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土力学及基础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学位课程,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及工程管理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运用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中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对地基承载力进行核算。在修完土木工程地质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学习,能够计算出地基承载力及基础沉降,并能够根据计算结果,选择合理的处理方式,为工程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堂教学、课堂讨论、多媒体教学、习题作业、实验操作等教学手段,达到以下目标:
1.能够掌握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土的应力、变形、强度和地基计算等土力学的基本原理和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通过室内实验对土质进行分类并判断其性质;
3.能够根据建筑物的要求和地基勘察资料,选择一般基础工程方案,运用土力学的原理进行一般建筑物的基础工程设计;
4.能够了解常见地基处理的原理、方法及适用范围,对国内分布的几种特殊土了解其工程特性和常用的工程施工工艺。
三、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即有理论计算,又有实验操作,同时与工程应用密切联系,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中重点掌握土的基本物理性质;地基中的应力;基础的沉降、地基承载力、土压力和土坡稳定的分析方法;同时强化实验操作,避免学生停留在理论知识方面,帮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一般地基基础设计问题及对常见的基础工程事故做出合理的评价,注重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及严谨的科学作风,把握各种计算分析方法,培养分析、对比和工程设计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个性化训练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材料力学、土木工程地质、土木工程材料
建筑结构抗震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建筑结构抗震》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深入学习,使学生能够了解地震的基本知识,了解中国是多地震国家,掌握地震作用的基本原理,掌握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特征;掌握结构抗震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本课程,培养学生运用规范、标准、查阅技术资料和抗震计算能力;了解结构抗震设计的新理论、新方法及相关发展趋势。
二、课程目标
1.了解地震的成因及地震带分布,了解地震动的基本要素。
2.掌握地震作用的计算,能根据已知场地条件、地震烈度及结构动力特性,计算地震作用。
3.掌握抗震设计的概念设计、掌握底部剪力法,掌握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了解时程分析法。
4.掌握常用混凝土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了解钢结构、砌体结构的抗震设计方法。
三、基本要求
建筑结构抗震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和震害调查基础上的理论性与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地震作用以及结构抗震两个大的方向,突出理论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抗震意识、懂得如何抗震设计、掌握抗震基本概念。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等。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基础课,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和理论课。其任务是通过各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流体平衡和运动的一般规律及有关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计算方法;具有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为以后学习专业知识,从事专业工作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流体的一般规律和有关的基本概念,了解现实生活中流体的状态与形式,在实际生活中可以为施工方面的设计做准备,结合实践操作,能够加强和促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三、基本要求
能正确理解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所描述的流体力学问题;掌握所涉及的流体力学基本分析方法。能独立地应用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来分析与本专业有关的实际问题和求解习题。
通过演示实验和测量实验,加深对流动现象的认识,掌握压强、流速、流量的测定,孔口管嘴流量系数、沿程及局部阻力系数的测定,离心泵或风机性能曲线的测定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分析、整理实验数据的书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工程热力学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是研究物质的热力性质、热能与其它能量之间相互转换的一门工程基础理论学科,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程之一。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为学生学习专业课和从事本专业的科研、生产工作奠定必备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主要用于提高学生热工基础理论水平,培养学生具备分析和处理热工问题的抽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为学生今后的专业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同时训练学生在实际工程中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热力性质、热能有效利用以及热能与其它能量转换的基本规律,并能正确运用这些规律进行各种热工过程和热力循环的分析计算。此外本课程在有关计算技能和实践技能方面也使学生得到一定的锻炼。
三、基本要求
1掌握热力系统,热力系统的划分;平衡状态,准平衡过程和可逆过程;工质的热力状态及其基本状态参数,工量与热量,热力循环及经济性评价指标。
2了解热力学能和总能,系统与外界传递的能量;掌握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能量方程,开口系统稳态稳流能量方程,稳态稳流能量方程的应用。
3掌握热力过程的目的及一般方法;绝热过程,多变过程的综合分析,压气机的理论压缩轴功,活塞式压气机的余隙影响,多级压缩及中间冷却。
4掌握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及表达;卡诺循环与卡诺定理;状态参数熵及熵方程,孤立系统熵增原理与作功能力损失。
5掌握相变及相图,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水蒸气表与焓-熵图,水蒸气的基本热力过程及其分析计算。
6熟悉湿空气性质,干球温度、露点温度、绝热饱和温度和湿球温度;湿空气的焓-湿图,湿空气的基本热力过程。
7掌握流动的基本方程,定熵流动的基本特征;喷管设计、背压变化对喷管内流动的影响;具有摩擦的绝热流动,绝热节流。
8了解朗肯循环,回热循环与再热循环,热电循环。
9掌握逆卡诺循环,空气压缩制冷循环,蒸气压缩制冷循环,蒸汽喷射制冷循环、热泵,制冷循环与制热循环的评价指标。(结合制冷课程讲授)
10了解溶液的一般概念,二元溶液的温度-浓度图和焓-浓度图,相律。(结合制冷课程讲授)。
传热学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传热学》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本大纲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传热规律以及运用传热知识对传热现象进行分析。在修完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热力学的基础上,通过深入学习掌握增强或削弱传热过程的措施以及对传热现象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使传热向着有利的方向进行,更好的为工、农业生产、生活服务。
二、课程目标
1能够掌握各种传热方式的特点,区分不同的传热过程。
2能够解释传热学中的基本概念、专业术语、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
3能够利用传热学知识对传热现象进行分析。
4能够综合应用文档、绘图等软件,撰写符合要求的实验报告。
5能够通过查阅网络或图书等资料,掌握各种工具软件的使用方法。
三、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在流体力学泵与风机以及工程热力学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传热过程的组成及特点,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计算方法,为今后应用传热学解决科学研究和实际工程问题打下基础。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测试方法,实验设备和仪器的使用,实验数据的测取与处理,加深对传热学理论和现象的理解和认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课程设计、个性化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热力学
建筑环境学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建筑环境学》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它是一门融合热工学、流体力学、生理学、心理学、声学、光学、建筑学、城市气象学、劳动卫生学等多学科内容的交叉科学。建筑环境学从现有建筑的环境出发,掌握现有建筑环境的特点、基本理论与变化规律,以寻求现有建筑环境的不足,为通过工程设计达到改善建筑环境,提供必要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讲授,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构建、分析、评价建筑环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的有关研究成果,为今后学习各种技术手段来创造健康舒适的、满足各种生产过程要求的建筑环境打下理论基础。
三、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室内环境的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在创造良好室内环境时所起的作用;对如何创造、评价室内环境有一较深程度的认识。
总体设想:建筑环境学包括建筑外环境、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热湿环境、气流环境、建筑光环境、声环境等方面的内容;考虑到人的主观感受对室内环境的要求时还涉及到人体物理、生理、心理等方面的知识,涉及知识面非常广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须结合各个不同领域的研究方法,加以综合运用,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技术基础课,是创造建筑室内环境所用热质交换方法的理论知识与设备知识同时兼顾的一门主干专业理论课,它是研究创造建筑室内环境所用的热质交换方法的基本特性和基本规律的课程,为创造建筑室内环境所用的热质交换技术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设备知识。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热质交换过程:主要涉及传质的基本概念、扩散传质、对流传质、热质传递模型和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类比。
2相变热质交换原理:主要讨论以制冷剂为主的液体沸腾和蒸汽凝结的基本规律,并探讨管内外强迫流动时的相变换热及固液相变热质交换的基本原理。
3空气热质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空气处理的各种途径,空气与水/固体表面之间的热质交换,用吸收剂和吸附材料处理空气的机理和方法。
4其它形式的热质交换:主要涉及经过处理的空气送入房间时与室内空气发生的热质交换,和几种典型燃烧方式下发生的热质交换。
5热质交换设备:主要介绍本专业中常见的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和结构,热质交换设备的基本性能参数,间壁式、混合式及相变热质交换设备的热工计算,典型燃烧装置主要尺寸和运行参数的计算,同时还简单介绍了热质交换设备的性能评价及优化设计。
三、 基本要求
对于本课程的内容,要求学生在掌握了传热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传质学的相关理论,并掌握动量、能量与质量传递间的类比方法;熟悉对空气进行处理的各种方案,掌握空气与水表面间热质交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熟悉用固体吸附和液体吸收对空气处理的机理和方法;熟悉在相变换热情况下发生的以制冷剂为主的热质交换的物理机理和沸腾与凝结的影响因素;了解房间送风时各种射流形势,熟悉几种典型燃烧方式下发生的热质交换;了解本专业常见热质交换设备的型式与结构,掌握其热工计算方法,并具有对其进行性能评价和优化设计的初步能力。通过本课程的系统学习,了解本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为进一步学习创造良好的建筑室内环境打下基础。
流体输配管网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各种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暖通空调工程、城市燃气工程、供热工程、建筑给排水工程、建筑消防工程、工厂动力工程等各类工程中的流体输配管网原理。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合,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分析、调试和调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应用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进行上述管网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调节,并为从事其它大型、复杂管网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打下初步基础。
二、课程目标
通过实践教学环节的配合,掌握进行管网系统设计分析、调试和调节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正确应用设计手册和参考资料进行上述管网系统的设计、调试和调节,并为从事其它大型、复杂管网工程的设计和运行管理打下初步基础。
三、基本要求
1理解管网系统原理在本专业中的位置和重要性。
2了解各类工程中管网系统的作用以及管网系统与前述工程的其它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3了解管网系统的基本构成、各构成的作用、各构成之间的相互关系。
4掌握流段、节点和回路的概念;熟悉各种管流的水力特征;熟悉主要管件和管网装置性能。
5熟悉不同类型管网系统的水力特征;掌握其水力计算和水力工况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6掌握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掌握泵与风机的样本性能曲线和在管网系统中的工作性能曲线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掌握泵与风机的选择方法和工作性能调整方法;掌握泵与风机联合运行工况的分析方法。
7理解管网系统的特性方程组,了解管网水力工况的计算机分析,管网系统的智能调控技术。
供热工程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供热工程》课程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学生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大纲适用于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目前常用的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的室内供暖和集中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具有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供暖系统的设计能力;了解供暖与集中供热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系统的学完《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等基础课程,要求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清楚系统设计基本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
二、课程目标
1掌握热水或蒸汽作为热媒的室内、外供热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具有一般民用和工业建筑集中供热系统的设计能力。
3掌握集中供热系统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基本知识。
三、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教学过程中要学完《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等基础课程的基础上,要求有较好的基础理论知识。内容上注意与以上学科的衔接,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课堂教学应力求使学生弄清基本概念,掌握基本内容,清楚系统设计基本原理及基本设计方法。授课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应广泛阅读有关参考资料,紧跟本学科的发展,备课过程中随时补充新内容,使学生及时了解到本学科的重要进展及发展动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课程设计、个性化训练、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流体输配管网。
空气调节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是针对建筑环境与能源工程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开设的必修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内容涉及建筑物的空调、净化、防排烟,要求学生对空调技术的基本理论与应用进行系统的学习,并辅以一定的实践环节训练(作业、实验、课程设计),通过学习使学习者能具有一般建筑的空调系统的设计与管理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空气调节课程的理论知识,为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三、基本要求
1 掌握:空调技术的基本理论、计算方法、专业术语;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选择方法;系统设计原则和方法;空调系统的运行调节方法。
2 了解:空调工程的设计规范、标准;设备种类和适用范围;系统分类、应用、经济性分析、管理。
3 能进行一般建筑物的空调系统的设计。
热源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热源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主干专业课。主要研究供热锅炉及其辅助设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供热锅炉及其锅炉房设备的选择和布置方法,并具有一定的锅炉房工艺设计能力以及运行、安装工作的初步能力。
二、课程目标
通过课堂授课、实验课、现场教学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节能、工程经济性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要求学生掌握锅炉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整个锅炉房系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能够独立设计中小型锅炉房系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个性化训练、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流体力学泵与风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等。
冷源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为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之一,以满足空调用制冷技术的设计、安装、运行管理为基本,理论基础为“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学习课程应熟练掌握这些基础理论,并能运用它分析、解决制冷工程的有关问题。
二、课程目标
使学生学习空调工程中所使用制冷技术的知识和初步掌握本课程今后的发展方向。
三、基本要求
1掌握蒸气压缩式制冷和热泵循环原理、理想制冷循环、理论制冷循环与实际制冷循环,在压焓图上的表示、循环的热力计算,制冷循环性能的改善,制冷循环与热泵循环的关系。
2掌握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节流装置等设备的原理和计算方法。
3了解各种制冷机组、热泵机组的类型、组成、工作特性、容量调节性能。
4了解吸收式制冷机的基本原理及其热力系数的基本概念、二元溶液的基本性质、单效与双效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基本原理与机组机构、吸收式热泵的基本原理及其应用场合。
工程管理
建筑结构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建筑结构》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本大纲适用于工程管理专业。本课程包括钢筋砼结构,砌体结构和钢结构三大块内容。课程主要任务是研究三大结构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通过课堂教学与课程设计,使学生了解三大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原理和计算方法,掌握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及钢结构的基本知识及混合结构墙柱、钢筋砼梁板结构设计和相应施工图的绘制。为学生从事结构施工及工程监理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1.掌握建筑结构常用材料的种类
2.掌握结构材料的力学性能,基本构件(受弯、受剪、受扭、受压)计算的知识、设计原理及构造要求
3.掌握不同建筑结构体系及构件的构造知识,包括抗震构造知识;掌握现浇钢筋砼肋形楼盖和多层砌体结构的设计方法
4.了解各种设计规范及钢结构设计的基本原理
5.能够运用理论知识进行一般建筑结构构件(受弯、受扭、轴向受压构件)截面设计与承载力复核的能力
6.能够具有分析和处理实际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
7.能够具有识读建筑结构施工图的能力
三、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较完整的掌握建筑结构的总体概念和 基本设计原则,弄懂各类建筑结构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能进行较简单的结构的设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个性化教育等实践教学环节打下基础。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工程力学》等。
建筑工程概预算
一、课程的性质及目的
《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本大纲适用于土木工程专业。本课程对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建筑工程定额、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基本理论进行了完整的介绍,并针对建筑工程概预算的编制方法做了深入的论述。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建筑工程定额和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根据预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
1.熟悉工程预算的分类与作用
2.熟悉工程建设项目费用的构成与计算方法
3.掌握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组成和计价程序
4.熟悉建设工程定额的分类、作用、内容
5.掌握建筑工程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
6.掌握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及计价的编制方法
三、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建筑安装工程费用的构成、建筑工程定额和工程量清单及清单计价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根据预算定额编制施工图预算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毕业设计、毕业实习、个性化训练等实践环节打下理论基础。
先修课程:土木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建筑施工与管理、混凝土结构
工程造价管理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本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主干学位课。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工程造价控制的方法和措施,并运用原理、方法解决工程建设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通过制作课件在课堂讲授,并根据章节内容布置一定数量课外习题进行练习,提高学生学识水平和实操能力,为后续课程与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
三、基本要求
1.形成牢固的工程造价管理知识体系,包括工程造价管理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2.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3.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际案例与习题,力求通过例子讲清相关概念;
4.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教学内容中融入注册造价师等考试大纲的有关知识,为学生的就业及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